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1年06月09日
太陽能光伏企業跌宕起伏的關鍵是技術進步
太陽能光伏市場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是關注市場動態的人不免思考的問題。
數日前,LG、三星決心聯手進入薄膜太陽能市場的消息使得部分業內人士和經濟決策制定者浮想聯翩。因為,在習慣了多重看衰因素的頻繁報導后,韓國以兩個最有知名度的企業入局于看來撲朔迷離的市場中,使人們對該市場的判斷出現了分歧。
鉅大電子的強項是便攜式產品和公用設備用鋰電池,作為公司的業務之一,太陽能光伏產業也是它的重要關切點,在鉅大看來,對市場的判斷不能就市場而市場,部分人士把市場判斷建立在消費國政府補貼的產業政策上,忽略了多元化市場上其他主體的作用。
比如,LG、三星此番的行業加盟是發揮企業主體的作用,按照相關新聞的說法,這兩家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憑籍的是資金和技術。那么,以兩家企業的眼光來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認識:從國家產業政策來說,太陽能光伏與此前相比難免有些失落。而從使用成本優化和市場容量來看,卻仍然有相當大的贏利空間。這一認識從今年以來得到了加強。
數日前,LG、三星決心聯手進入薄膜太陽能市場的消息使得部分業內人士和經濟決策制定者浮想聯翩。因為,在習慣了多重看衰因素的頻繁報導后,韓國以兩個最有知名度的企業入局于看來撲朔迷離的市場中,使人們對該市場的判斷出現了分歧。
鉅大電子的強項是便攜式產品和公用設備用鋰電池,作為公司的業務之一,太陽能光伏產業也是它的重要關切點,在鉅大看來,對市場的判斷不能就市場而市場,部分人士把市場判斷建立在消費國政府補貼的產業政策上,忽略了多元化市場上其他主體的作用。
比如,LG、三星此番的行業加盟是發揮企業主體的作用,按照相關新聞的說法,這兩家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憑籍的是資金和技術。那么,以兩家企業的眼光來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認識:從國家產業政策來說,太陽能光伏與此前相比難免有些失落。而從使用成本優化和市場容量來看,卻仍然有相當大的贏利空間。這一認識從今年以來得到了加強。
對中國企業來說,美國、意大利、加拿大、法國等發達國家削減光伏用戶補貼,是在利潤制約下銷售方面出現的問題,而印度、越南等國與中國出口企業的同質化競爭,則是在生產領域出現的問題。
有別于低端化企業的看法,在有著強大技術能力和龐大資金背景的企業那里,困難的產生是問題的一面,但是還要看到市場的利好面。發達國家在削減或者下調補貼標準的同時,亦同步擴大了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研發投入,自2008年以來,特別是金融危機后,美國、德國、加拿大、英法等國相繼提出了自己的太陽能振興方案,涉及資金規模少則數十億美元,多的達近千億美元,這些方案都在實施當中,而且不時修正,以加大扶持中用于科技研發的比例資金,各國的意圖顯然是要通過提高太陽能的效率以及工藝改進降低單位使用成本,各國對于發展新能源的態度并無改變,改變的只是方式,從直補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上來。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減少太陽能應用領域的補貼,使得光伏生產企業只有依靠更高的產出率實現太陽能產品使用的合理化與節約化。國內大量出口導向型企業之所以一旦與聞消費國削減補貼的消息便叫苦不迭,欠缺的還是競爭優勢。韓國兩企業把太陽能光伏轉換率目標鎖定為45%,我們這些出口企業短時間內顯然很難達到。
韓企其實算不得逆勢而動,在我們的東亞鄰居中,日本的三菱、精工等都有在光伏領域的新舉動,如直接在樓宇施工中介入市場,順勢推出較高轉換率的太陽能產品,韓、日兩國均依托大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提高太陽能產品工作效率。在當前市場條件下,鉅大電子關注到太陽能行業所處的整合狀態,對這一行業的客戶選擇只能是規模相對較大,有著良好技術條件和市場發展動力的業內名企。
上一篇:晶澳太陽能研發出新型光伏電池
下一篇:鋰電池原材料價格潛伏上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