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2月24日
我國燃料動力電池產業加速"一升一降"
我國燃料動力電池,技術、核心材料、供應鏈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成本進一步下降。
近日,氫藍時代自主研發的燃料動力電池系統通過國家強檢認證,額定功率達到260千瓦。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加氫站布局持續加速為燃料動力電池行業的穩步發展供應了重要支撐,國內燃料動力電池電堆及系統正向大功率快速迭代升級,技術水平快速提高。和此同時,燃料動力電池產品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燃料動力電池產業一升一降發展特點愈發突出。基于此,我國氫燃料動力電池產業即將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
產業規模化進程加快
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今年十月,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7輛和301輛,同比分別上升370%和540%。今年前10個月,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0輛和2400輛,同比分別上升180%和150%。
作為燃料動力電池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產銷量的大幅上漲意味著燃料動力電池應用規模的進一步提升。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建成加氫站255座,共計超過8000輛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在示范運行。
▲雄韜氫雄VISTAH-130E一體化系統
武漢雄韜氫雄燃料動力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經理江坤表示,從2018年到現在,燃料動力電池電堆和系統成本已大幅降低,隨著我國加氫站的布局持續加速,預計到2025年,我國加氫站數量將呈指數級上升,為燃料動力電池行業的穩步發展供應重要保障。因此,目前來看,我國燃料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正處于蓄勢待發的狀態。
佛吉亞零排放事業部工程部經理顧鵬洲認為,當前,我國燃料動力電池產業更多是由政策主導,以補貼為主,和國外直接以車規級進行燃料動力電池系統研發不同,國內更多尋求盡快交付。從長遠角度來講,我國整個燃料動力電池市場將逐步和國際接軌,最終走向車規級。
除交通應用外,燃料動力電池還可在固定發電、備用電源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其中固定發電又包括大型分布式發電,小型家用熱電聯產和備用電源。我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公開指出,預計未來10到20年,我國燃料動力電池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技術、管理水平持續迭代
佛山市清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堆開發部總監劉鋒表示,現階段在國家政策及整個市場的引導下,燃料動力電池重要面向氫能重卡,燃料動力電池電堆及系統正向大功率快速迭代升級。
更大功率的電堆意味著單節電池片數量上升,對公司的產品質量、精度、一致性等工藝提出了更高要求。劉鋒表示,催化劑、膜等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技術進步,關乎電堆性能的提升,未來,燃料動力電池公司在散熱、膜材料等技術方面還要更多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規模化進程提速過程中,我國燃料動力電池技術、核心材料、供應鏈管理等方面也在持續升級。
以國氫科技為例,據其關鍵材料事業部工程師蒙啟駿介紹,國氫科技目前已具備燃料動力電池核心材料部件系統千臺以上的規模產量,并已開展萬套催化劑、雙極板電堆的組裝產線建設,同時還在推進碳紙、膜材料、空冷堆和發電堆的中試產線建設。目前,國氫科技已掌握催化劑、氣體擴散層、雙極板等關鍵技術的量產工藝,自主研發的催化劑經行業專家鑒定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性能特點是高活性、高耐久以及雜質含量非常低,可滿足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
劉鋒表示,為盡快實現燃料動力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國產化、供應鏈完善升級,清極能源加強了供應商質量審核和管理,實現從產品開發質量、工藝保障到優異運營的全過程質量提升。在項目管理方面,根據產品規劃和開發計劃的時間安排,將所有的先進技術陸續應用到燃料動力電池產品,加快產品迭代,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成本將更具競爭優勢
公司對燃料動力電池在技術等方面的提升,將進一步帶動燃料動力電池產業降本。
研究數據顯示,氫燃料動力電池系統的國產化程度已從2017年的30%,提高到了2020年的60%。2021年,產業實現了更多技術突破:鴻基創能100萬片膜電極正式下線,東岳未來氫能年產50萬平米質子膜自動化產線已投產,濟平新能源催化劑年產量達到1500千克。
基于此,燃料動力電池公司通過技術降本成效顯著。江坤表示,雄韜氫雄通過產品的結構優化、材料優化和工藝優化,同時采取核心零部件降本、設計優化降本、規模化制造降本,以及梯次利用降本等一系列降本策略,目前公司的燃料動力電池產品已同時具備大功率、高效率、低氫耗等優勢。
浙商證券分析認為,受益于燃料動力電池規模化發展,2021-2025年,我國燃料動力電池系統及電堆將進入快速降本區間。預計在2021-2025年、2025-2035年系統成本復合年均降幅分別為16.9%、5.3%。預計2025年,國產電堆及系統成本將分別降至1227.9元/千瓦、2384.3元/千瓦;到2035年,國產電堆及系統成本將分別降至603.9元/千瓦、1388.9元/千瓦。同時,電堆在系統總成本中的占比將逐漸降低。
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未來隨著政策加碼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不斷落地,國內氫能產業鏈發展將進一步規范化、系統化,未來5-10年內,氫能產業將會在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電堆系統、產線裝備、基礎設施等領域出現一批龍頭公司,氫燃料動力電池將進一步降本增效,迎來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