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5月09日
價格飛漲下動力鋰電池新博弈:預付款成常態,有車企提出"價格紅線"
"最近電池公司的日子很難過,尤其是受到原材料價格問題的影響。"孚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董秘張峰三月二十七日在2022年百人會論壇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碳酸鋰價格從年初5萬元一噸上漲到年底的50萬元一噸,一年時間價格上漲了10倍,這使電池公司和新能源車企承壓。我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百人會上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動力鋰電池材料價格快速上升,已經背離了供需,出現了非正常的上升。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快速上升引爆了動力鋰電池的需求,而鋰礦等擴產周期較慢,供需錯配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部分電池廠商出現恐慌心理,提前鎖定產量,供應鏈的踩踏效應明顯。原材料價格上漲使電池公司不得不抬高價格,而伴隨著動力鋰電池這一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話語權的增強,車企和電池廠之間的博弈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價格談判的規則已經改變。
"有客戶已提出價格紅線"
"目前除了極個別的大客戶,漲價都已經完成了,基本上是一口價。"張峰對記者表示。從漲價時間節點來看,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漲價,價格談判在去年十一月、十二月就已經完成了。"現在的原材料價格又進一步上漲,所以我們也在跟個別客戶磋商,針對從今年一月份到三月底的價格漲幅和客戶進行分攤,現在正在進行第二輪漲價的磋商。"
目前,包括CATL、孚能科技、比克電池等在內的多家電池廠已經完成了價格調整。不過,各家電池廠價格調整的節奏并不相同。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一季度材料價格上漲更快了,當時希望能夠把價格快速波動的方式平緩下來,所以并沒有快速地去做漲價的安排。但經過分析,這樣的價位仍會穩定一段時間,所以正在積極地和重要客戶進行價格的討論且已經達成了共識,重要客戶的價格在三月份就會完成調整。
有關漲價的具體幅度,張峰表示不方便透露,但他表示都在25%以上。近日,一家新能源車企相關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至今,CATL動力鋰電池漲價兩次,按一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來算,上次漲了1萬元,前不久又漲了1萬元。
"2020年底磷酸鐵鋰的價格是0.68元/Wh,現在的價格是1.4元/Wh,漲了一倍。一般電池成本在整車中的占比為40%左右,這意味著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整車成本上漲了4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自去年以來,電池供應緊張的現象就開始出現,這也導致多家新能源車企延遲交付。記者了解到,目前多家電池廠的產線排產都是滿的,電池供應依然緊張。張峰告訴記者,今年要鎖定電池產量難度比較大,因為目前基本上產供非常緊張。以孚能科技為例,今年的產量已經全部包掉了,多一個都沒有,明年也非常緊張,孚能科技的電池產量剛剛滿足戴姆勒和廣汽,都不太夠。
"到這個階段,我們非常顯著地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包括儲能電池,有一些重要的客戶明確地提出來價格紅線,超過了一定的價格就做不下去了。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供應端的價格應該是到了高點附近。"劉金成對記者表示。
從頭部電池公司CATL以及電池原材料公司的業績來看,多家公司在2021年利潤大幅新增,賺得盆滿缽滿。以CATL為例,其公布的業績預報顯示,預計2021年凈利潤為140億元-165億元,同比上升150.75%-195.52%。但反觀新能源車企,目前尚未出現真正能夠盈利的公司。
而從2021年的情況來看,電池原材料價格就開始不斷上漲,但彼時電池公司并未將成本壓力傳導給車企,大多數都選擇了自我消化。"現在價格漲得太快,我們也要向客戶適當地傳遞漲價的壓力,畢竟這是一個市場行為,我們也沒有辦法,已經無力把這個價格全部消化掉。"深圳比克動力鋰電池有限公司副總裁樊文光對記者表示,現在和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加強對回收材料的利用,未來這個比例會越來越大,同時加速替代體系的研發,也在開發一些新的供應商或者新的技術路線。此外,觀察適當的時機通過對外的股權投資,或者說收購、合資這些方式謀求更安全的供應鏈。
"碳酸鋰漲到50萬元左右水平的時候,儲能用戶的采購已經有些分歧、有些動搖,供求關系,最終端消費者的行為可能限制了材料的漲價漲幅,所以我認為材料的價格到現在這個階段就應該是在高點附近了。"劉金成表示。
價格談判規則改變,預付款成常態
樊文光認為,此輪漲價重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需求端的大量釋放推高了原材料的價格,全球疫情的緊張也對原材料市場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這使供應鏈出現了一定的踩踏效應,一些電池廠出于恐慌的心態去鎖定產量。二是個別玩家囤積居奇、推波助瀾,造成了原材料價格瘋漲,且已經傳遞到整個產業鏈。"我們在和上游供應商緊密協作,合理地去調整采購的節奏,比方說在價格高點放慢節奏,緩買緩賣,不去做推波助瀾或者助力踩踏效應,大家前期有庫存或者是支撐,把價格高點避開。"樊文光對記者表示。
"原材料價格上漲過于離譜,2021年年中的時候,有碳酸鋰生產商跟我說,他的預期價格是12萬元/噸左右,現在價格都到50萬元了,這中間肯定有人投機取巧,從中牟取暴利,但這種非理性漲價是難以持續的,最近,我們看到,下游公司有關高價鋰鹽的接受度不高,政策層面有關上游材料價格也會進行相關調控。"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動力鋰電池這一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越來越重要。從目前市場來看,CATL仍然一家獨大,這使零部件和主機廠商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過去,主機廠較為強勢,在和零部件公司的關系中掌握著話語權。但由于電池供應鏈緊張且頭部效應集中,電池廠的話語權不斷增強。目前,為了保證穩定的供應,很多車企向電池廠預付款。而此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一些車企也承擔了相應的成本。
"去年開始,供求關系矛盾下,礦產、隔膜、正極材料、鋰電設備、尤其六氟磷酸鋰鎖單現象很明顯,但根據公司公布,合作雙方并不會明確鎖定產品銷售價格,最終訂單價格需雙方協商。并且,據我們了解到的,價格談判規則也有所改變,比如說電池公司有些都是季度定價,并有價格開口。同時,付款方式也變化較大,預付款已成為常見現象,像孚能科技、國軒高科在去年就收到海外車企預付款鎖單。"于清教對記者表示。
目前,雖然CATL仍然一家獨大,但主機廠的合作商不再局限于一家。從近期來看,頭部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均投資了電池公司欣旺達。
"曾有一家造車新勢力要求定制化生產,但定制化生產不太好操作,雙方談判沒有契合好。所以這家造車新勢力找其他電池公司去談了,而且有一定的進展。公司得到相關消息后怕被搶走訂單,然后又去找這家造車新勢力的團隊談,最終給他們做了一些定制化的方法。"一家頭部電池公司的內部人士李猛(化名)對記者表示,在以往的供應鏈關系中,車企比較強勢,它們不想讓電池供應商一家獨大,所以寧愿拿錢出來去扶持其他的電池公司,這樣在和電池公司進行價格等方面的談判時也會有一些比較。
李猛表示,電池公司在和電池廠磋商價格時,是根據不同廠商的訂購情況來調整的,有些廠商簽訂的長單,價格就會低一些。不過,假如是簽訂長期訂單,價格也不是一次性敲定的,一般來說是分階段的,以量為單位。
"隨著電動化的提速,整零關系變得很微妙,各方利益博弈肯定少不了。具體分攤比例未做了解,但車企漲價會考量各種原材料的上漲以及對電池成本進行調整,為保障供應鏈的穩定,肯定會給上游供應商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間。"于清教對記者表示。
上一篇:固態電池方面的思考和研發進展